在数字化浪潮风起云涌的当下,国家正大力推动电子凭证数字化转型。2021 年 12 月 1 日,国家税务总局拉开了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试点工作的帷幕,到 2023 年 12 月 1 日,数电票已然全面覆盖全国 36 省区市(含计划单列市)。2023 年 5 月,财政部发布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试行版),这一举措犹如一声号角,标志着会计管理模式的全面变革,电子凭证全流程无纸化时代正式来临。
电子凭证无纸化宛如一股春风,给企业带来了诸多利好。它能够优化业务流程,让传统报销模式下会计凭证“接收难、入账难、归档难”的困境成为过去式。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单位运行成本和社会资源消耗,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然而,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电子凭证全面数字化应用遭遇了重重阻碍,凭证类型繁多、格式杂乱、协同困难、易丢失等多重数字鸿沟,如同巨石般横亘在单位会计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变得刻不容缓。北京合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为企事业单位提供财务数智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公司,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凭借其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合思商旅,帮助企业挖出更多净利润,为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解决方案。
经典零食品牌的财务困局
有这样一个知名的国民经典零食品牌,它畅销 30 余年,宛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销售版图覆盖全国。其供应链复杂多样,多种销售渠道并行,管理流程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大网,横跨多个系统,不仅繁杂而且低效。
在财务管理方面,该品牌面临着诸多挑战与痛点。差旅平台对账方案缺乏灵活性,而企业对核算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却极高。财务人员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 Excel 中进行二次整理,人工记账的方式就像一辆老旧的马车,难以释放财务应有的价值。
事前事中管控的不连贯,让差旅控制变得既不精细也不灵活。差旅成本如同脱缰的野马,居高不下,企业难以实现精细化成本管控。此外,纸电混合的会计档案来源广泛、数量巨大,手工整理和查找的方式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捞针,极易出错,造成了高额人力物力的浪费。
合思商旅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面对该品牌的重重困境,合思商旅为其量身打造了无需报销的“消费 – 入账 – 归档”解决方案。
在员工消费环节,员工在进行差旅申请并通过业务审批后,可通过合思商城订购或 TMC 订购。之后,会分别生成合思商城对账单和 TMC 对账单,整个流程清晰明了。
在财务核算、记账方面,合思商旅设立了对账结算中心。在线上,可实现统一开票、自动拆分结算、自动记账;在线下,统一开票后进行线下结算和手工记账。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既满足了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档案管理方面,合思环节实现了 L4 级无需报销共享受阅、混序装盒、自动制档,其他 TMC 环节为 L3 级无需报销录入发票等档案。合思商旅提供了便捷申请,员工无需垫资、无需开票、无需报销、无需打印;实现了同屏比价,统一开票、自动拆分对账、记账去人工化;支持多源采集,智能制档、实物档案混序归档、档案借阅全线上化管理。这一系列的功能,让财务管理变得更加轻松高效。
合思商旅助力企业焕发生机
该品牌应用合思商旅的解决方案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年度节约 200 万 + 差旅费用,这一数字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彰显着合思商旅的强大实力。该企业在合思商城的差旅消费从 2023 年 3 月的 40% 左右上升到 2024 年 2 月的 75% 左右。基于合思商城,企业消费可实现线上开票、自动对账记账,极大地提高了差旅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财务入账效率提升 60%。
合思商旅还实现了业财有机连接,让电子会计档案全流程合规化、自动化、数字化闭环管理成为现实。它打通了 12 个系统完成数据采集、自动校验档案完整性,并通过千亿次计算建立档案证据链,如同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加上了一把坚固的锁。
在管理方面,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标准化线上借阅流程,规范了档案室管理;简化装订流程,大幅降低成本;智能关联,实现凭证上下游单据树状结构呈现,清晰明了;以数字化方式管理会计档案,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合思商旅开启企业美好未来
合思商旅的解决方案就像一场及时雨,帮助企业解决了财务管理中的诸多难题,实现了降本增效、合规经营和低碳运营,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随着电子凭证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企业将迎来更高效、更智能的财务管理模式,合思商旅将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合思商旅是一款专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智能财务收支管理系统,它具有丰富的功能和良好的市场反响,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诚邀更多企业加入合思商旅的大家庭,共同推动财务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您想体验合思商旅带来的便捷与高效,不妨现在就点击免费试用,开启企业财务管理的新篇章!
原创文章,作者:capta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osecloud.com/blog/15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