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的时代,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具有深厚底蕴的高端制造企业,通过与合思合作,借助企业费用管理软件实现了显著的财务数字化转型成效,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众多企业前行的道路。
动力源通过合思的企业费用管理软件,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变革。财务效率提升了 300%,大量繁琐的财务流程实现自动化,宛如为企业装上了高效运转的引擎;人员成本节约了 50%,数字化管理精简了不必要的财务岗位和人员,让企业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员工报销周期从漫长的等待缩短至 3 周,员工无需垫资、无需开票、无需打印,省事更省心。合思助力动力源实现了精细化闭环管理和降本增效,企业每一笔支出更加合规、安全、透明,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动力源:辉煌背后的财务挑战
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5 年,是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电源行业首家上市企业,2004 年在上海主板 A 股成功上市。它拥有 10 家全资子公司,生产基地占地 320 亩,企业员工达 3000 人,是一家颇具规模的高端制造企业。
然而,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财务问题如同隐藏的暗礁,时刻影响着企业的前行。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尤其是全球化业务的开展,动力源面临着复杂的财务需求挑战。全球化业务下的财务收支管理,涉及不同地区的法规、政策和文化差异,使得财务工作变得异常繁琐。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动力源迫切需要一款高效的企业费用管理软件来解决这些问题。
合思方案:科技赋能的智慧之选
面对动力源的复杂需求,合思凭借其前瞻的对象会计理念和先进的 AI 数字科技,为其量身打造了企业费用管理软件解决方案。
合思运用先进技术构建了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这个平台就像一个智能的财务管家,能够精准地处理企业的每一笔财务收支。同时,合思提供了无需报销的“消费 – 入账 – 归档”解决方案,结合数电票新模式,有效拦截不合规费用,自动获取发票、智能绑定费用等。这一解决方案大大简化了财务流程,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高效、合规。
合思费控更是实现了“申请、消费、报销、对账、记账、归档、报表”的全流程数字化费控管理。多场景消费数据自动采集、自动流转,就像一条无形的生产线,将企业的财务数据有序地进行处理,让财务管理变得更加轻松。
显著成效:转型路上的耀眼成果
合思的企业费用管理软件为动力源带来了显著的成效。
财务效率的提升是最为直观的体现。300%的效率提升,让动力源的财务工作如同坐上了高速列车。大量繁琐的财务流程实现自动化,减少了人工操作和时间成本,财务人员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工作中。
人员成本的节约也是一大亮点。通过数字化管理,动力源精简了不必要的财务岗位和人员,节约了 50%的人员成本。这不仅为企业节省了开支,还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员工报销周期的缩短更是让员工们拍手称赞。从较长时间缩短至 3 周,员工无需垫资、无需开票、无需打印,省事更省心。这一改变不仅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还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
此外,合思的解决方案还帮助动力源实现了精细化闭环管理和降本增效。企业每一笔支出更加合规、安全、透明,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度认可:动力源的真诚反馈
动力源对合思的企业费用管理软件解决方案给予了高度认可。面对复杂的需求,合思总能第一时间解决,用敏捷、丰富的无需报销应用场景配合动力源企业全球化业务。
合思的解决方案符合动力源企业发展需求,助力企业在财务数字化转型中取得显著成效。动力源表示,合思的软件就像一位贴心的财务顾问,始终陪伴在企业身边,为企业的财务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未来展望:携手共进的美好蓝图
随着动力源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合思将持续为其提供创新的企业费用管理软件解决方案,满足新的需求。双方有望在更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提升动力源的财务数字化水平和企业竞争力。
合思将不断投入研发,将更多先进的技术融入到企业费用管理软件中,为动力源提供更加智能、高效、便捷的财务管理解决方案。同时,双方还将在数据分析、风险防控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探索企业发展的新路径。
呼吁行动:开启财务数字化转型之旅
动力源的成功转型为众多企业树立了榜样。合思作为一家专业的企业费用管理软件提供商,服务超 7000 家企业付费客户,其中覆盖国/央企超 200 家,大型上市公司超 1500 家,细分领域头部企业超 3000 家,产品使用人数超 300 万人,值得信赖。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降本增效、合规经营和低碳运营的需求日益迫切。选择合思的企业费用管理软件,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合规经营和低碳运营,让有限更有效。
如果您的企业也渴望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不妨点击免费试用合思的企业费用管理软件,开启属于您的财务数字化转型之旅。
原创文章,作者:capta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osecloud.com/blog/8864.html